姜老爷子几天后就发现, 这个爱管闲事的姑娘不仅脸皮厚, 而且似乎有着无穷无尽的精力。
她不仅每天来给他的野花换水、变着花样炒小排骨, 而且近两天, 她竟然开始教村里的小屁孩们朗诵诗歌和外国名著。
这村里的小屁孩们除了偷自行车、偷瓜和偷甘蔗之外, 很少对其他事情感兴趣, 尤其是学习。
村里有个公办福利学校, 孩子们在那儿上学,逃课如吃饭一样寻常,因为他们多数混到高中文凭后, 就开始种地讨老婆,对文化水平的要求很有限。
偏偏那个爱管闲事的姑娘有本事,让这群孩子在她院子外排排坐, 争先恐后的举手, 站起来背诵诗歌。
然后孩子们就能获得一颗巧克力,或者一包小饼干。
这一点物质奖励, 显然无法收买这群小魔头, 究竟是什么魔力让这些孩子们如此乖巧?
姜老爷子出于好奇, 暗中观察了几天, 竟忍不住对那厚脸皮的小姑娘刮目相看。
用食物收买孩子们, 只是孟可青的第一步计划。
只要这群孩子们乖乖坐进她的陷阱, 她就能很快调动起他们的好胜心。
她会每天观察一个孩子的性格和能力,找到他的优点,变着法子夸奖他, 然后告诉另一个孩子:你只需要努力一点点, 或许就能超过他。
一种良性竞争很快在孩子堆里滋生了。
孩子们每天放学,都会来小孟老师的户外课堂,争相背诵昨天布置的任务,如饥似渴地等待小孟老师的肯定。
真有两下子,像个真正的老师。
姜老爷子心里忍不住感叹。
或许,她比一些真正的老师,更懂得如何跟孩子相处。
事实上,孟可青本来就该是一名老师,而且她是真心喜欢小孩子。
但是,她给村里孩子上课,并不是为了过把老师的瘾,而是为了漫画取材,顺带培养村里孩子们的阅读爱好。
新漫画里的孩子需要取材现实,她想挖掘每一个孩子身上真实的优缺点,挖掘他们人性的闪光点,这样创作出的漫画,更加打动人心。
在全职漫画的第三个周末,《化蝶》完美收官。
与此同时,孟可青放出了新漫画的第一话。
女孩与狐狸的故事。
孟可青只花了一天,就确定了这个暖萌基调的漫画名——《小尾巴》。
微博里的漫画粉们欢天喜地。
原本以为现实类职场题材完结后,孟可青会画一部现实婚恋题材的漫画,没想到画风一转,忽然变成暖萌童话般的少女漫。
漫画读者们眼前一亮,满怀热情的看完了新漫画的第一回。
因为《小尾巴》是暖萌型少女漫,毫无撕逼点,所以评论一片“萌cry”“好可爱”之类的嚎啕。
而连载的第一天,孟可青手里只有两集漫画存稿,跟《化蝶》发表前的存稿量根本不能比。
一是因为全职后,她有充足的时间,不怕赶不上更新,不需要太多存稿备用。
二是因为等不及让漫画面世,她想早一天见到自家小男票,然后……让男票立即删掉包子的所有联系方式!
新漫画很快跟漫画网谈成了价格,每页漫画又涨了一百五十块收入,从第二话开始,就上了网站首页的推荐位。
漫画读者的主要群体是学生,而《小尾巴》的定位,比《化蝶》更适合低龄读者,于是新增读者量涨势惊人。
孟可青开心极了,整天喜滋滋的,还给隔壁的古怪老头加餐了。
她祭出杀手锏“爆炒腰花”,这可是老孟家祖传拿手菜。
“我说,”姜老爷子冷着张大理石雕脸,吃光了爆炒腰花,而后擦了嘴,郑重地发出邀请函:“要不你就来我这干活吧,省的我还要面试其他家政工,薪资条件你可以考虑一下,再来跟我商议。”
坐在桌边等夸奖的可爱多女士气成小包子!
“什么家政工?我可是年入百万的漫画家呢!”孟可青吓唬老爷子:“年薪百万哦!你开的起我的工资吗?”
姜老爷子嗤笑一声:“有什么开不起的?”
孟可青:“……”
老头和女孩沉着脸对峙。
半晌,孟可青找不到老头脸上吹牛后心虚的神色。
就好像他真开的起几百万工资似的。
嘁,一个在家吃鸡蛋面条的孤寡老人,全部财产,就这一套山间别墅了吧?竟然还脸不红心不跳的吹牛。
“我是看你闲的慌。”老头神色认真到欠揍:“与其跟村里那群小魔头混在一起,你不如把空余时间腾出来,给我打理家务。”
孟可青不服:“什么叫混在一起?我是在培养那些孩子的阅读习惯。”
“他们未来的理想是种地。”老头说:“所以用不着知道狄更斯是哪国的作家,也不需要了解什么是批判现实主义。”
“阅读能让人开阔眼界。”孟可青争辩:“职业只是挣钱手段,每个人都有权利让自己的思想变得更丰富,种地也一样,更宽广的阅历会改变一个人的气质与思想。”
老头依旧不认同:“没思想的人,种地会很满足,有思想之后,如果无法改变现状,一些人会因此郁郁不得志。人的思想高度最好跟所处的层次保持一致,以免心态失衡。”
“只有提高自己后,才会有向上和改变的动力。”孟可青说:“人生应该有无限可能,怎么能因为起点不高,就放弃提升自己?这不是因噎废食吗?况且种地也没什么不好,我扩展他们的阅历,只是希望他们长大后,有更多选择的余地。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