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以楚宣也决定了,他也要放开贸易,特别是海贸。
那南宋可就是主要靠着海洋贸易,才能发家致富的啊。
“陛下,我大周向来是以德服人,以礼为宗,这样贸然兴兵四处讨伐是不是会有损我大周的体面?”
在坐的自然有一些思想比较传统的老臣,这也是他们为何能一直忠心于楚宣的原因。
只知道忠君爱国,只要楚宣还是皇帝,他们就会无条件的服从支持。
但不好的地方就在这了,他们的思想观念还一直停留在儒家王化的阶段,不能接受周朝像野蛮人一样,或者说和蒙古那种游牧蛮夷一样,四处征伐,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以仁义礼制感化周围的邦国,让他们自愿对大周心生仰慕,然后名义上成为大周的附庸国,什么也不用付出,至于每次的朝贡,大周还会还礼更贵重更深厚的礼物回去,根本不亏。
乍一看是个双赢的局面,大周赚取了一个威服四海,宇内皆仰慕王化的名声,也收获了一个名义上的小弟,而那些向大周称臣的国家也没有什么损失,还因为每次朝贡大周,都能获得一笔不菲的收入,何乐不为呢。
这在大周还强盛的时候看来,一点点所谓的赏赐自然不是事,可是到了现在这个关键时刻,连自己都要没有余粮了,还要去假装大方赏赐给那些名义上的小弟种种,这就很亏了。
最关键的是,现在的大周需要的不再是名义上的小弟了,而是真正能为大哥出生入死赴汤蹈火的小弟!
什么叫出生入死赴汤蹈火?
很简单,就是有什么难打的仗或者什么要命的事情,都让小弟的人去做,也就是所谓的仆从军。
这个在蒙古发展的相当好。
还有就是为了大哥的未来和幸福,小弟不是应该自觉的勒紧裤腰带子过生活吗?省钱给大哥做大事才对。
“现在无须讨论应该不应该,而是该想想怎么去开拓!”
楚宣一锤定音,以他现在的威望,携大胜之威,还真的没有人反驳了。
倒不是怕楚宣再上头把他们咔擦了,而是觉得楚宣说的话很可能是对的。
毕竟都带着大伙把这么大的动乱都平定了,还这么猛,简直战斗力爆棚,又不声不响搞出了火器这个玩意。
怎么看怎么像是大智若愚的小阴比,之前愣是没有人发现。
“而且我们也并不是一定要用武力完全征服,而是可以殖.民。让他们成为我们的殖民地。”
殖.民?
这个新的名词很快让众人疑惑起来,楚宣也不急,慢慢解释道:
“殖是繁殖,孳生之意。殖民则指强国向它所征服的地区移民,并掠夺原当地人民的利益。
殖民地,指一个国家在国外侵占的地区。
殖民地由宗主国统治,没有政治、经济、军事和外交的独立权力,完全受宗主国控制的非宗主国本土地区。为了方便获取资源,殖民的宗主国通过向殖民地输出资本、技术,进行建设,并颁布一套当地法律,控制殖民地区。
由于不是本土,因此宗主国不会把首都迁入殖民地内,亦不会为了统治被殖民地区,更改宗主国的制度,而是针对殖民地区打造一套合适的管理制度,为宗主国不停的获取资源,殖民地的人民无法享有与宗主国相等的待遇,有如奴隶一般。”
众人听完楚宣的解释,也都一个个若有所思起来。
“陛下此举,臣是非常赞同的,早就不该为了面子去对那些小国仁慈了,该让他们付出点代价了。”
第一个强烈表示赞同的是来俊臣,作为从小生长在民间,他有着朝廷之上很多人没有的市侩和精明。
对于朝廷的财政问题,他也早就了然于胸。
一个字,穷!
要不然也不会指望着靠抄家来补充财政了。
“臣也附议,不仅如此,就在大周国内的一些接受直接管辖的势力,比如云南等州的一些土司,还有羌族等部落的头人们,他们实力不弱,但是自主性极强,且根本没有对朝廷贡献任何东西,反而每年要耗费朝廷海量的钱财去支援帮助,实在是一个烂摊子个!”
“还有那八大郡国,与国同休的待遇,却俨然国中之国,丝毫不为我朝廷考虑,甚至还有狼子野心,想要祸乱朝政,这次魏国的曹丕就是例子!”
“你说到这个,朕忽然想起来有件事情还没有安排。”楚宣开口吩咐:“下旨,让魏国曹操将曹丕的妻子上贡,还有他的一个儿子也要送到帝都来。”
“陛下,这会不会逼迫太甚。那曹操可不是什么好人啊。”
一直没说哈的张奉孝开口道,作为锦衣卫的指挥使,他可是知道魏国这几年的动静不小,在镐京中就安排了不少探子耳目,很舍得下血本。
显然不是老实人。
“无妨,朕给曹操一个选择。”
“到底是现在就反了我大周,还是继续臣服,等待时机。”
楚宣自然明白,魏国和曹操都不是他的忠臣良将,但是他就是在赌,赌曹操不会立刻就反,毕竟明眼人都看得出来,现在是大周顶在前面,挡着蒙古人的。
一旦大周亡了,那可就是他们之间面对蒙古人的铁骑了。
当然了,楚宣也做好了最坏的准备,要是真的曹操疯了,或者说舍不得自己的好儿媳甄姬和儿子,那楚宣也就准备拿魏国杀鸡儆猴了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