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徐州冈峦环合,汴、泗交流,北走齐、鲁,西通梁、宋,自昔要害地也。”在江南诸州之中,徐州地理位置特殊而重要,甚至被称为中原的咽喉之地。
北国锁钥,南国门户。江河是它成为咽喉的契机。
四千多年前,中原大地洪水滔天。
大禹治水之后,分天下为九州:青州、兖州、扬州、豫州、荆州、徐州、雍州、冀州、梁州。九州就代指华夏,代指天下。徐州便为这原来的九州之一,范围极广,北起如今的山东泰山一线,南至淮河,西起安徽、河南、山东交界一带,东至黄海。
而且九州又分三六九等,徐州仅次于雍州名列第二。襟山带水、土壤肥沃,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带,降水气温较为适宜,徐州自然而然成为重要的产量基地。
“汴水流,泗水流,流到瓜州古渡口,吴山点点愁。”徐州境内汴河和泗河的交汇处,楚宣正率领大军至此,不由吟诵一句。
“徐州仍然是一个水运交通的中心,也是兵家必争之地。”楚宣遥望徐州城,看着这徐州密布的水网,再回想一路上见闻,发出感慨。
此次乱民最后的余党便龟缩在这徐州之中。
这坚定了楚宣要在这徐州城中,便将乱民之变全部平息的想法,不然任由这些乱民继续流窜的话,将会影响更多地方,平定起来更加麻烦。
因为河流是古代交通最重要的渠道之一。
什么是良好的河流地形?
要符合在进攻时便于调兵运粮与防守时可凭险而守两个标准,而徐州全部符合。
曾经有人想要迁徙徐州城,便有大臣坚决反对。
《徐城不宜迁六议》曾记载:“徐城三面阻山,一面临河,南引邳宿,北控兖济,西扼汴泗。一泻千里之势,以保障江淮险要之设旧矣。金陵恃徐为南北咽喉。且黄河自西而东,闸河(即运河)自北而南,皆合于徐城之东北而下。城阻河势,河阻城势,居然一重镇也。”
意思很简单,徐州境内及周边多条河流交错穿插而过,汴沂泗沭贯穿全境,自西北向东南分别通过汴水、邗沟联结河济江淮。
正所谓“守江必守淮”,作为连接黄、淮、江的“五省通衢”之地,兵家自然要争。
所以通过徐州,可以掌控保障诸多河流运输,是一个有助于统治的重镇,绝不能迁徙。
的确,徐州以南,江河湖水纵横交错,徐州以北距离鲁中山地不远,而徐州以西,就直面宽广的黄淮海平原,是不可多得的宝地。
轰隆轰隆!
就在楚宣率领大军缓缓前进的时候,雷鸣般的马蹄声忽然从远处传来,接着一队气势雄壮的骑兵队伍向着楚宣而来。
正是之前负责追击乱军的白袍军。
“拜见陛下!”“拜见陛下!”到了近处,白袍军整齐划一,在天子旗帜前下马。
领头的是林叶和陈庆之两位。
“起来吧,先安排大军安营扎寨,不要让城中的乱军有机可趁。”楚宣微微点头,他对于林叶和陈庆之还是很满意的。
能干脆利落将乱军撵干净,集中到一个地方,这可比单纯打败要难多了。
对付这些乱军流民,想要打败他们倒不是很难。
最难的就是防止这些人到处流窜,祸害一个个地方。
地球上明朝就是被流民军拖垮的,越打流寇反而越多,最后生生被流寇攻破了首都。
“现在情况如何?”让人将自己所率领的大军安顿好,楚宣便与林叶和陈庆之两人单独前行,前往大帐。
“得陛下洪福,现在乱军已然困在徐州城内无法动弹,之前几日有过突围的想法,好在都被将士们打退,想来乱军这几日是不敢再突围了。”林叶说道。
“不可大意,这徐州城位置特殊,要是一旦让这些乱军跑了,想要追击可就不容易了,影响甚坏。”楚宣语气认真道。
“有没有试过强攻?”楚宣接着问道。
“试过,不过这徐州城墙高大,防守建造还是比较齐全的,而且现在乱军走投无路要做困兽之斗,想要硬攻要付出不小的代价,所以臣就没有着急,反正这乱军的粮草也不够他们坚守多久。”林叶和陈庆之两人一言一语道。
“嗯,不用着急,这徐州城确实不是一般的城池,硬攻有些划不来。”
对于徐州城,楚宣一向很重视。
“不过好在天下太平已久,朝廷对这徐州城也没有了曾经的重视,原本要配置在这徐州城的一些武器装备和粮草也都被取消了,不然这次想要攻破更是要耗费不少精力和代价。”
古代攻城之中,一般的大型城池都是很难攻破,相比小城要付出的兵力和成本直接是数十倍甚至数百倍,就像金陵,作为江南首府之地,乱军即便鼎盛时期都没有办法攻克。
原因就在于金陵城中人口众多,储备的粮草也很多,一旦发动战时状态,瞬间便能组织起来一股不小的军队防守。
“这次攻打徐州,就当也是给我们自己做一个查漏补缺和演习的机会了。”
楚宣目光幽幽,他想到了不远的将来。
等蒙古人大举南下的时候,这徐州又将成为前线,是要作为抵抗蒙古人的重镇存在的。
现在攻打徐州城,虽然他们是攻打的一方,但是以此也可发现防守一方的缺陷,顺便知道作为攻城方的一些实际情况,对以后大有裨益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