居然是蔡邕的女儿!
消息上写得很明确,蔡伯喈身为大汉忠臣,之前曲意阿附董卓只是假象,真正的目的正是铲除董贼,忠义报国。
为此,蔡侍中不惜将两个亲生嫡女以身饲虎,下嫁给董贼。
可蔡侍中二女却是巾帼不让须眉,在新婚之夜,洞房之时,一举将董贼正法!
现在坊间都在盛传,说蔡侍中二女,皆英武不让妇好,堪为女中豪杰。
这事本身还是没问题,但听在羊衜耳中,却有大大的问题。
因为,他现在的妻子正是蔡邕嫡女,蔡贞姬!
岳丈将女儿下嫁给了董卓?
那我娶的是谁!
难不成我娶了一个假的蔡氏女?
初时,羊衜曾迎娶孔融之女为妻,可孔氏体弱,不久病亡。
而蔡邕因党锢之祸流亡十数年,其间多受泰山羊氏的照顾,所以才将次女许配给了羊衜作为继妻。
可谁能想到,有朝一日自己家中那温柔娴熟的妻子,居然在名义上成为了董贼之妻!
不好,我成替身了!
对此,林监军偷偷点了个赞。
羊衜当然不会怀疑妻子的身份,但眼下天下人都知道,蔡侍中的女儿嫁给过国贼董卓……
这不是名声不名声的问题,真的是那种……那种很……
对于自己的妻子成了董卓妻子这件小事,羊衜表示,这个世界太过魔幻……
但很快,他就不用为这件事情而头疼了。
因为第三个坏消息紧接着便传了出来——他爹死了!
羊衜之父羊续,于十月中旬,病逝家中。
收到这个消息后,羊衜立即失声痛哭,随即将县中事物托付给了吕虔,自己返回故里为父亲羊续办丧事,同时为之守孝。
……
颍川。
荀彧望着病床上的叔父荀爽,眼中露出一丝悲切。
自入秋以来,荀爽的身子便一日不如一日,入冬之后,便已经卧床不起。
终于在十一月初旬,荀爽自感时日无多,便令长子荀棐召集荀氏子弟回乡,特别是身在徐州的荀彧,乃是荀爽期望的下一代家主人选,自然有些临终遗言要交代。
荀彧带着荀采紧赶慢赶,终于在十一月下旬抵达颍川。
“文若,友若与公达现正随刘使君征战,便不要唤他们回来了……”
荀爽此时已经到了弥留之际,望着自己最看重的侄子,缓缓开口说道。
闻言,荀彧点了点头道:“叔父,侄儿知道了。”
荀爽随后又开口说道:“文若,某即将不久于人世,以后我颍川荀氏,便由你当家做主了。”
荀彧身为王佐之才,面对生离死别时,并没有像寻常人家一般痛哭流涕,反而很认真的再次拱手道:“叔父,彧此生必光耀我荀氏,不负叔父所托!”
见荀彧答应认真,荀爽笑了,笑得无比坦然。
“文若,你天资聪颖,学识才华皆当世一流。荀氏交到你手中,某也极为放心。”荀爽笑道,“只是有一点,尔需谨记。”
见荀爽要托付后事,荀彧急忙跪倒在地,叩首道:“请叔父示下。”
荀爽收起了脸上的笑容,同时示意儿子扶自己做起来,然后正色道:
“我颍川荀氏,世受国恩,才有了今日之高位。文若切记,你万不可像他汝南袁氏一般,妄图簒逆天命。
如今朝廷式微,诸侯并起。乱世之中,人命如草芥。
正所谓,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!
但越是身处乱世,尔更要持身守正!
刘使君身为宗室,又是雄武之主,尔与友若、公达当好生辅之。若有一日,刘使君能重塑山河,位登九五,尔亦能青史留名。”
闻言,荀彧满脸动容,叩首道:“叔父放心,颍川荀氏,终为汉臣!”
说完了这些正事,荀爽又笑道:“你那妹夫林子初,其人有留侯,韩信之才。虽有时手段下作了些,但终究心地仁善。他追随刘使君起于微末,深得其信重,你日后多多与其亲善,日后若有变故,也终能保全己身。”
前一句,是荀爽对荀彧的要求。荀氏犹如一条大船,等自己死后,便由荀彧来掌舵。
行使方向,一定不能错!
而后一句,则是荀爽在教侄子保全自身。
到了荀爽这个年纪,朝堂上的勾心斗角,他早已看得明白。
自己这个侄儿虽有大才,却不贪权。荀爽生怕他有朝一日为小人所攻讦,死于权术阴谋之中,这才让他紧紧抱着林朝的大腿,用以保全自身。
叔父的苦心,荀彧当然明白,当即又叩首道:“侄儿记下了!”
言罢,荀爽又召集在门外的所有荀氏子弟进来,对他们笑道:
“圣贤有言,年过五十,而不称夭。某如今已六十有余,自然无甚遗憾。身后之事,某已嘱托文若,今后他便是我荀氏一门之主。
时下正值乱世,某死之后,尔等需恪守本分,谨言慎行,切不可有狂妄之举,以免连累家族,尔等需谨记!”
闻言,在场的荀氏子弟皆跪倒在地,口中称是。
当夜子时,一代硕儒荀爽,于家中与世长辞。
享年,六十有二。
……
青州,昌国县。
管亥围攻般阳数月,终究未能攻克,遂带领军队北上返还昌国,并在此驻扎了下来。
但没粮食,总不是个事。三十万黄巾军一旦断粮,后果不堪设想。
果不其然,退守昌国半月之后,军中饿死者甚多,几乎有数万之众。在饥饿的折磨下,这些行将饿死的黄巾军,已然失去了理智,甚至是人性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