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章白衣
十七有点心慌,她到一处必打听一处的地盘归属,方开始进行打劫。她知道这张面具的来头:此处也有一个最大的土匪窝,领头的人绰号“白衣郎”,手下有四位二当家的,分别是银晖、银剑、银珰、银鸾。
这几个二当家的但凡在山上行事,都会带着这个类型的银面具。
一出山就遇上这么一个大佬,赵十七有点不适应。
她仔细盘算了几回,也看不出自己在东华有什么可以被人利用的。
看着那张面具又判断不出,对方是“淫.秽”“□□”还是“淫.荡”“淫.乱”?她脚边恰有一摊薄冰,她将其当作镜子,悄悄看看自己有没有可以让人一见钟情的地方。
——冰面上出现一个脏得人弃狗厌的邋遢家伙,十七自己都不想多看一眼,沉默地垂着头,带着兄弟们站起来,等候那人的发落。
“你是新来的?”
十七来了延边城外,一直讨饭度日,还不曾干过活。
如今,手里的这枚青果子和那四五钱银子,便是她到长云山的第一档生意。这战果简陋得她都没脸承认自己的山匪身份。于是摇摇头:“就弄了俩果子解解渴。”
“还敢狡辩,这也是抢劫!”
“……”这土匪,比官府还官府,十七只得俯首认罪。
“既来此处,为何不拜山头?”
十七想,钱都没有抢呢,拿什么来拜山头,低头道:“穷。待抢到了第一笔银子必然前去威虎山拜山头。”
“还知道威虎山?”“淫”面具声音冰冷。
十七低头做老实坦白状:“特地打听好的。只要手头略为宽裕,就打算来拜山头。”
“从哪里来的?”
“漠北。”
又略扯了几句,对方大约看他们确实没什么油水,人也老实巴交的,便策马走了。
赵十七瞅着他的背影发愣:
她对“银面具”他们的底细,着实知道不少,她却觉得眼前此人并非她打探到的那一帮人。
长云山最高峰名白头山,山上有一池碧波绿澜恢弘,被称为“天池”。
长云山的土著名叫伽耶族,有一个“白衣郎”的故事在他们之中不断流传。
迦耶族中,说唱“盘索里”的老艺人,常常坐在长云山的黑水白山中,敲响小鼓,用她们一把苍凉的嗓子唱起那首《白衣郎歌》。
她们唱道:“长云山脚下,云烟茫茫。
伽耶族人的家园,就是白云中的桃花乡。
有一位最最美貌的少年郎,
他住在深山,穿着一件白衣裳……”
东华与南煦交壤甚近,伽耶族人则分散在两国之间居住。彼时两国虽有纷争,伽耶族人却自成格局并不分裂。
每年三月初三,乃是他们赶集的大日子,被称为“宜桑”会,宜桑宜稻宜农事。
此盛会人数众多,在南煦和东华战事吃紧之时,双方朝廷时常将其上升到了聚众集会,欲行不轨的政治立场上予以打压。在这样严密的军事压力下,那些年的伽耶人,已经很难再经历那如山如海的盛事了。
十年前,南煦朝的天元二年,伽耶人忽然都得到了一个消息,山匪王“白衣郎”将组织本次的“宜桑”会。
到了三月初三的那一天,东华国和南煦朝各出兵马,四处堵截那些试图参加宜桑会的伽耶人。可是伽耶族各部落在白衣郎的调配下,有的声东击西,有的调虎离山,最后也有将近五千人前来集会。
这一次的宜桑会,设于东华和南煦相交的牡丹江畔桃花溪边。
此时三月牡丹正含苞,江水绿如蓝,长云山在远处白了头。连天的粉色夭桃盛开,犹如绚烂的明霞,将天色映得湛蓝如水。
大家正在兴头上,却听到一阵阵兵马辚动,成千的族人仿佛吃了哑药一般,看到东华与南煦当时的守将罗凭将军、郑自珍将军各率大军终于寻摸到了他们的集会之处,前来散集。
但听得山林高处传来一声鼓响,有人闪身而出,稳稳落在了一个事先搭建好的木台上。
只见此人身体轻捷,仿若玉树临风,带着一个金色面具站在蓝天夭桃间,好一个白衣少年。
众人都停住了四散的脚步。
桃花的漫天飞舞中,他平稳地舒展开双臂,缓缓旋转,在桃花夭夭中开始了舞蹈。
宽大的场地上听不到多余的声响,只看到那洁如玉雪的矫健身姿在万株桃红中尽情曼舞。
“咚咚咚——咚——”
一个胆大的圆脸小姑娘为他奏响了长鼓。
南煦守将郑自珍立即一箭射向那小姑娘,却听见“啵”的一声轻响,那羽箭便化作了齑粉。
小姑娘被吓得鼓声一停。
很快,她又抿紧小嘴,睁大一双圆圆亮亮的眼睛,再次勇敢地击起长鼓。
长鼓咚咚分外用力,仿佛在邀请着每一个人的勇气。
伽耶族的队伍中,长鼓声渐渐响亮了起来。开始只有三两只,慢慢地多了起来,好似一朵朵桃花在人群中盛开,转眼间,五千人群中到处都是灵动闪烁的鼓声。
这件事,引发了伽耶族长达数年,不甘心被南北两国奴役的反抗浪潮。
反抗当然艰苦而血腥,付出了许多族人的生命。由于他们拥有那天人一般的“白衣郎”,迦耶族人信心十足,百折不挠,终于逐渐稳固了自身在长云山的地盘。
在这一段斗争中,“白衣郎”自然尚有一些其它的轶事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