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清苦笑。
古渭城一战,他一直是在前线的,那个宋朝宰相又象定川砦一战一样,自己将夏国兵力吸力,外围交给狄青,这次却交给了章楶,而且放权更大,也就是说那个章楶的军事能力有可能还在狄青之上,最少与之持平。但谁能相信呢?
他还是进谏了一句:“太后,臣以为还是要小心为妙,加强凉州的警戒。同时派使去宋朝,将绥兰二州划给宋人。”
在外交路线上,李清与嵬名浪遇是一致的,以西夏国力肯定吃不下宋朝,不如交好,两国就会平安无事,也能造福百姓,不然这个战争会没完没了。在史上看似他们这种想法不大正确,但若没有保守派上台,随后童贯贪图那个郡王调转枪头攻打幽云十六州呢。现在李清还是这种外交理念,反正兰州与绥州也收不回来了,不如将它们名正言顺的交给宋朝。
宋朝有好战派,也有苟和派,若正式表态不要绥兰二州,苟和派占据上风,宋朝就不能上下一致对西夏用兵。那么苦上两年,这次危机也就化解。
可是梁氏更加暴怒,用兵宋朝,是梁氏的本意,现在苟和,保皇派必然占据上风,自己与梁家地位也就危险了,因此大声喝道:“李清,你本是秦人,难道以国土献媚于宋人!”
李清不敢作声了。在梁氏的怒火中,他马上就想到一个字,死。
西夏动乱不休,相信激怒了梁氏,她绝对不介意杀死自己立威。
然后他又想到了梁乙埋的无能与专权,若不是梁乙埋专权,让李开泰替代梁永能,西夏的右路会不会全军覆没?那么宋朝能不能成功地形成合围?然而恰恰相反,因为葫芦川战役梁乙埋大败,李开泰却成功地将部下全军保住,梁家对李开泰更加雪藏。
想到这里,他低下了脑袋。
梁氏眼中杀气一显,看到他认输,眼中的杀气这才消除下去。
过了两天,李清找到另一个人,冯高,但此时的名字叫李岩。当时宋朝六大叛将,没藏青都不思反悔,随没藏讹庞一路走到黑,被宋人“击毙”,其余五人以李岩为首,效忠先帝,多立战功。李谅祚死后,五大将忠于皇室,被梁氏雪藏,过了很多年了,五将年高已老,李黄主去世,可其余四将在西夏仍然有威信。
四将遭到排挤,同病相怜,继续以李岩为首,但四将每天如履薄冰,小心翼翼,看到他们十分老实,梁家也未下毒手。李清找到李岩,说了一句:“李将军,大夏国危。”
冯高一挥手道:“李清将军,我乃三姓家奴,不想做四姓家奴,况且我年近七十,大夏国势,与微臣无关。”
三姓指原化名一姓,第二姓是没藏,第三姓是李。
大家没有明说,但冯高等于是直接拒绝了李清的邀请。
李清害怕冯高告密,不敢再劝说。
但真相是……
随后冯高将消息传到朝廷。
西府的事与郑朗无关,但防止消息走露,特务营直接由赵顼接手。
赵顼得到情报,将郑朗喊来,卫阳去世,损失惨重,未来不可估量,李清在西夏影响力不及四名斥候,可名不及实权却超过了四名斥候,手中掌有许多军队,李清对梁氏不满,似乎是一个机会。
郑朗将情报看了一遍,摇了摇头,道:“陛下,李清反感的是梁氏,非是西夏,招抚不起来。”
“此人是一员虎将啊。”
“是啊,他以一名普通的关中人氏去了西夏,以军功得以上位,怎能不是虎将。但这员虎将终难能为我朝所用,不过这倒是一个机会,”郑朗低头想了一会,请赵顼亲自写了两份简短的书信。
第一封是写给李清的:李清将军,闻君有雅意,与我大宋友好,然夏国奸邪当道,终是不能也。夏主若掌国权,重忠于中国,朕当恢复岁赐,重开互市,救夏国百姓于水火。
你们若有本事,将权利从梁氏手中夺回来,我们宋朝会帮助你们西夏渡过难关。似乎……是,西夏与契丹交战时,宋朝曾鼎力相助,没藏叛乱时,狄青救助,随后将六州之地无偿交给李谅祚。
这封信让周渊派斥候送给李清,李清怎样想,郑朗不管了。
还有一道命令,是写给冯高的,能换兵权,当卖李清!
这中间内幕仅是郑朗与赵顼知道,但西夏的情况,宋朝庙堂上的士大夫多听说了,一个个心中戚戚。宋朝与西夏经济不可相比,想借外部力量撬动宋朝经济,那是不可能的。不过宋朝商业发达,城镇百姓比例快接近百分之二十,商业支撑着宋朝一半以上的经济收入,一旦发展类似的经济危机,后果更严重。
西夏经济的崩溃,更映得宋朝的经济繁荣。
二月末,三司报表呈上,这一年宋朝经济收入达到一亿九千四百余万,其中联营与国家的诸监收入就达到近八千两百余万,坊场河渡钱近八百万,各种商税两千两百多万,不包括其他工商业收入与盐酒专营,直接的工商业收入就占据了宋朝收入近七成,两税数量仍然很大,近四千万,不过许多是粮是草,化成缗钱仅相当于三千万缗,实际不足宋朝收入的六分之一。
若不是为了备战,理论上现在宋朝完全可以将两税免去。当然,这仅是一种理论,实际还是不可能的,农民除了交纳两税,还有各州府的各种附加税与杂税,若想免去所有税务,朝廷除了减少两税收入外,最少还要多支出六千万缗钱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