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是泰山号战列舰在欧洲的最后一站,之后我们会重返大西洋南下,绕过非洲进入太平洋。”
曹正圆参谋长小声说道:“还有一个原因,我只是私下说一说。
闽国已经在欧洲东部定居,他打跑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,完全占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东欧的地盘。
君士坦丁堡都已经被闽国拿下。
闽国实力膨胀,想要继续扩张领土,他已经把目光盯上神圣罗马帝国。
闽国的人口太少,还吸纳了大量的异族人口,根本没有融合,就挑起与神圣罗马帝国的战争。
我们这个外人都能看出来,民国完全是烈火烹油,只要露出一点败绩,前线必然崩盘。
泰山号战列舰现在不去闽国,就是向欧洲国家说明,大华帝国无意介入到这场战争。
如果闽国大规模溃败,为了保住闽国的元气。
大华帝国以第三方的身份,调停量方势力的战争。”
苏蜀从小时候,就学习帝王之术。
曹正圆参谋长说的很隐晦,他立刻听明白了其中蕴含的内涵。
闽国可能会大败,那时帝国已从没有介入争端的第三方势力,调停两方的战争。
这种强大帝国拉偏架的方式,两方比较弱小的国家也只能听从。
大华帝国现在就与闽国密切接触,甚至是动用泰山号战列舰给他们站台。
之后再想调停战争,就没有那么轻松。
大华帝国也能通过调停战争,介入到苏伊士运河,趁机掌控这条战略水道。
蒸汽动力船只行动速度很快,他们很快到达罗马城附近的港口。
卫元胜作为代表,前往罗马与哈布斯堡家族的代表商谈协议。
有着西班牙王国这个前车之鉴,哈布斯堡家族的代表,很快代表神圣罗马帝国正式在协约下签字。
哈布斯堡家族代表牵制速度这么快,除了西班牙的下场让人恐惧之外。
他还从卫元胜口中确认,大华帝国与闽国完全是两方势力。
闽国不是大华帝国直接管控的海外领土。
哈布斯堡家族确认这个消息,他们就敢与闽国打一场大规模战争。
要不然这场战争会长的束手束脚,随时担心惹怒大华帝国,让他们从海外调来大量的军力。
苏蜀在泰山号战列舰甲板等待的时候,他接见来往大华帝国商人代表。
这些商人有刚到欧洲,正前往罗马城准备教育货物的商人。
还有从英吉利和法兰西交易完货物,准备返回国内的商人。
苏蜀通过商人的介绍,他对于欧洲各国的情况,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。
他了解到一年以前的那场战争与前段时间与西班牙的战争。
这两场战争大华帝国获得了碾压性的胜利,两次都是欧洲惨败。
这样的惨败,给欧洲带来了很大的变化。
第一点就是对待华人商贾的态度。
他们之前的态度很傲慢,战争失败之后,态度就变得很恭敬。
欧洲的有识之士也开始反思,他们很大一部分都在罗马城。
罗马这片地区看似距离教皇很近,其实这里教会的势力不强。
最关键的一点,这里的教会不掌握军队。
这就导致很多反对教会禁锢思想的开明人士,大量聚集在这里。
这些开明人士,因为欧洲之所以落后,那与教会禁锢思想不无关系。
商贾们也能察觉到,这些开明人士背后都有欧洲新崛起的大商人资助。
如果连饭都吃不饱,怎么可能考虑教会再压迫他们。
真正的缘由就是正在崛起的工商资本,他通过各种方式与教会争夺权力。
苏蜀不关心欧洲背后的暗潮汹涌,他看到这个迹象,就能清晰的认识,欧洲为什么被父皇称为少有的文明之地。
他在美洲大陆看到的景象,如果没有外面势力介入,当地土着就是不开化的状态。
他们除了印加文明遗址等少数地区,有着文明的迹象。
大部分地区还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,连华夏几千年之前的奴隶社会都不如。
欧洲大部分国家,他们的文化风俗不同,但却有着文明的秩序。
只不过西方文明与华夏文明,差距实在是大。
苏蜀切身感受之后,认为最大的差距就是西方文明极度排外。
欧洲各国教会,只供奉着一位神。
华夏的庙里,却能供奉漫天神佛。
因为宗教与历史文化的影响,欧洲以人种和信仰组成联系在一起的纽带。
只有信仰“上帝”的白人,才是他们的自己人。
这种影响充斥着方方面面,他从商人口中了解到。
欧洲有很多国家破灭之后,遗民在欧洲各国流浪,永远无法融入主流的民族。
其中最大的一支非常有钱,简直是富可敌国,都无法融入进去。
华夏完全不一样,华夏文明最强大的一点,就是同化实力太强。
哪怕是之前的死敌,汉朝的匈奴、鲜卑,宋朝的契丹、女真,现在都已经消失不见。
欧洲各国无论怎么排外,他确实有着文明的一面,尊重着各种制度与契约。
卫元胜很快从罗马返回,带来了与哈布斯堡王朝签订的协议。
苏蜀都惊讶卫元胜谈判的速度,实在是太快了。
泰山号战列舰走出地中海,沿着非洲西海岸前进。
舰队在直布罗陀港已经完成补给,他们哪怕是遇到狂风巨浪,耽搁些许时间,都能绕过非洲大陆。
舰队的补给船,准备靠近河流,补给一些淡水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