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看着喜笑颜开的瑞王苏雷,建议道:“王上,现在的百姓,没有多少空余时间,搞这些事情。
这种事情一般都是有人在幕后组织。
他们的想法非常明显,就是想要鼓动我国持续在红山岭地区投入资源。
最好把我国的兵力,牵制在红山岭地区。
这些国家的做法,陈都能猜测出来。
只要他们有余力,必然会谁占据下风,那就援助谁。
让我国与蜀国拼个两败俱伤,谁都无法影响到欧洲的未来。”
瑞王苏雷反问道:“于爱卿,没有这些欧洲国家的煽动,我们就不会扩大与蜀国的战争规模吗?”
首相于天方立刻哑口无言。
他作为瑞国的首相,当然知道瑞国的战略。
瑞国正在积攒实力,准备在合适的机会灭掉蜀国。
至少也要把蜀国打残,彻底拿回红山岭地区。
瑞国遭受到其他国家的挑衅,必然要以最强烈的手段回击。
瑞国只是前线的战事不顺,这才选择蛰伏,用红山岭地区练兵。
瑞国积攒完足够的力量,必然会主动出击,以雷霆之势进攻敌国。
瑞王苏雷从战争爆发的那天,他就没想过妥协。
现在看似妥协,那也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。
瑞王苏雷看着这些神情激动的百姓。
他高兴的说道:“有人出钱,帮助我们引导百姓,他们就是在做善事。
本王之前还害怕,百姓不理解朝廷的政策。
现在有这群人支持战争扩大。
朝廷做任何事情,那就有民意的基础。
我们瑞国之前一直是军火生产大国,每年都能至少出口一千万两银币的武器弹药。
瑞国不缺少武器,更不缺少拿起武器作战的士兵。
战争为什么无法扩大规模。
因为本王怕百姓承受不住。
现在欧洲其他国家,只是局势紧张,没有爆发战争。
一旦我们瑞国全面爆发战争,百姓会不会跑,这种事情谁都无法确定。
现在有了好战的氛围,让百姓渐渐习惯战时的情况。
对于我们瑞国,只有好处没有坏处。”
首相于天方担忧的说道:“楚国等国家,鼓动我国的百姓,他们未必会有好心思。
我们要提高警惕,防范因为舆论失控引起的问题。”
瑞王苏雷不在意的说道:“这些国家的手段,早就被我们揪出来。
我国的报纸管控严格,他们无法通过报纸宣传某些事情。
低端的办法,就是通过传播流言。
高端的办法,通过架设非法的广播电台,宣传他们的思想。
他们所用的两种办法,现在全都被打击。
这些人只能影响部分人,想要影响所有国民,巨大的投入,这些国家根本无法承受。
他们能拿出这笔钱,那还不如直接武装军队效率更高。
至于这些国家之前的做法,他们估计也是战略判断错误。
我军在前线表现出练兵的可能,这些国家立刻坐不住。
他们采取刺激性最小的方法,通过舆论来影响国家战略。
他们这么做,就是为了避免过度刺激我国。
他们却不知道这样做,反倒有利于我国。
毕竟我们不是真的练兵,而是积蓄实力,调整战法。
一旦蜀国露出破绽,必将要给它致命一击。”
首相于天方依旧不太敢相信。
“难道这只是阴差阳错,楚国等国家的做法,从误导我们,变成我们的助力。”
瑞王苏雷对于这个情况,他完全不意外。
“每个国家的国情都不同,用自己国家的国情,判断其他国家怎样做。
得到的结论,一定会南辕北辙。
楚国明显是用自己的国情为尺度,丈量我们瑞国。
他们战略误判,那是一定会出现。”
瑞王苏雷站在王宫的高墙上,他不时冲着下方集会的人群挥手。
每当他挥手,都会引起人群的尖叫。
集会的人群,等到傍晚时分,他们才散去。
首相于天方擦了擦额头上的汗。
瑞王苏雷看到这种情况,他笑着说道:“本王之前就说过,堵不如疏。
这是部落时代的老祖宗都知道的道理。
这些百姓都很通情达理,他们只是想知道朝廷的态度。
朝廷不要把他们当做洪水猛兽,耐心的去疏导,哪怕是坏事,都能转变成好事。”
他们正谈话时,有一辆黑色的小汽车,顺着城门开进了王宫。
总参谋长陆前进穿着满是灰尘的衣服,前来面见瑞王苏雷。
他走到苏雷面前,这才松了一口气。
“臣听闻大量百姓在王宫前集会。
臣来时就担忧王上的安全。”
瑞王苏雷一摆手说道:“本王也知道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。
允许百姓在王宫前集会,这已经是莫大的恩典。
本王不会为了彰显自己亲民,离开王宫前往集会的现场。
本王知道这些人背后有推手,怎么可能以身犯险。
谁知道人群中是否有刺客,等到本王接近,直接开枪自杀。”
王宫的卫队,如果面对拿刀的刺客,他们可以轻易解决刺客。
现在的刺客都是用枪和炸弹。
热武器的威力巨大,稍不注意就有死亡的危险。
瑞王苏雷愿意展现自己亲民的一面,但他绝不想冒着巨大的风险。
他的孩子太小,瑞国的安危都寄托在他身上。
一旦他出事,瑞国将会分崩离析,对不起上千万信任他的国民。
瑞王苏雷直接询问总参谋长路前进。
“红山岭战场辛苦了了许久,才突破守军的第一道防线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