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0章 爱好虽各不同,只要你有?
其实,县市审批就是走个过场,一般不存在难度,因为所涉钱款又不要它先拿。
最终还得省批,那才是真审批。
林书生睡到快十一点,才起来与仇虹告别。
出了宾馆,林书生坐到车上,先拿出手机来,给彭见民打了个电话,约他吃中饭。
彭见民正在柳湖镇派出所检查工作,所长殷素素正准备安排中饭和下午活动。
殷素素见彭见民接电话约饭,忙问是谁。
“林书生。”
“听说林书生从不约人吃饭的,这是有什么事?”殷素素问。
“如果没猜错,应该是喊我一同去省里面。”彭见民说。
“他自己去就是,怎么会要叫上你?”
“他袋子里没几个子儿,怎么去?所以……”
“哦?那你去不去?”
“当然,我正好去一趟省厅,省厅齐老大是他恩师,跟他关系好。”彭见民说。
“嗯!那你也多留点神,别被人卖了。”殷素素叮嘱。
这殷素素33岁,却是出了名的麻辣花,偏偏彭见民就喜欢她这一款,平时比他老婆管他还管得严一些。
中午,彭见民和林书生单独在一个茶酒楼吃饭。
果然,林书生开门见山,说去省里拜望各位老人,拜个迟年。
说是各位老人,也就主要是老首长、老戴、老齐三个人。
“叫戴宁娜跟你一起去呗?”彭见民说。
“听说她跟她父亲近几年关系是有些改善,但她母亲与她父亲关系一直水火不容,只怕她未必会肯去。”林书生说。
“可以做一下工作,再说,这也有利于进一步改善他们父女关系,增进一些感情。”彭见民又说。
“这我想过,到时候才说,现在,关键看你去不去?”林书生直来直去的说。
“也好,我很久没去省城了,正好一起去走一趟。”这话彭见民就说得有点假,前几天他刚刚从省城回来,本来他主要是想去给老齐拜年的,结果人都没找到,和那边三四个战友混了两三天,只好回来。
“你准备送点什么东西给那几个老领导?”林书生这样问。
“一人一个红包,每个十万?”彭见民问。
“这三个人会收你我的红包吗?再说,钱也未必就让他们喜欢。”
“那你说下看。”彭见民说。
“老齐这个人有两个喜好,一个是酒,好酒他倍加珍爱;另一个,就是女人。”林书生先说老齐。
“老齐什么样的女人没见过?这个有点难了。”彭见民想了想,说。
“这个不难,我跟你说,上次他来,看市电视台天气预报时,看得走神,说那个主持人长得特别爱人!”林书生说。他也是前不久跟程剑云一起喝酒时,听程剑云讲笑话时提到的。
“哦?你真的比我有心些!这个事我来搞定!”彭见民说。
“还有就是老首长,你当年部队直接提干,那你也得感谢他给你好机会。”林书生又说。
“他喜欢什么?”
“也有两样特别的,一个是书,古籍线装正版;另一个是砚台。”
彭见民听了心里一紧,因为他家里,具体讲是他父亲手里有一方石砚,据说是宋代名家所制,传说冬不凝冰,终年不渣不垢。
无奈,彭见民说了他父亲手里的这一方宝砚,是祖上数代传下来的,当年搞运动,藏得好苦,今天能派上用场,也值。
“最难搞的是老戴,他也有两样喜爱之物,一是枪,名枪;二是郑板桥的竹子。”林书生真的是如数家珍,个个都一清二楚。
“枪?我也不敢送啊!再说,我们手里这些老把式,就是真送给他,他也不会要啊!”彭见民说。
“老戴有一对象牙柄德国造轮卡手枪,是美国麦将军赠给他的,乃是当世名枪,他一直收藏着,有专门的持有证件。”林书生说。
“那这个更难搞,我们不可能搞枪,更何况名枪哪里有搞?”彭见民说。
“所以,我们要搞郑板桥的竹子。老戴有两副郑板桥的竹子,一小一大,小尺寸的那副是真迹,但是,大幅的那个却是个仿品,虽然是清末人仿的,而且,仿的水准很高。但,赝品就是赝品!”林书生慢条斯里,娓娓道来。
而且,一句“我们”就似乎暗示了,这也要彭见民去搞。
“那真品那里又有呢?”彭见民已经上了船,不由自主的配合问到。
“这个,说难又不难,那幅仿品虽然也有点价值,但并不高,而直迹就在我们县内。”彭见民都听入神了,他有点佩服林书生:什么都知道,神了!
“啊?……,那在哪里?”
“在我老家那边镇上,一个六十岁左右的老人手中。据说,那仿品就是这位老人的爷爷临摹的。”林书生说。
“那既然知道在哪,有什么难的,吃完饭,我跟你一起去把它买回来。”彭见民说。
“不容易。这老人有两个儿子,早就想把画卖了分钱置业,据说有一次,一个大老板到他家出价300万,老爷子不肯卖。”
“哦?那他要多少?”
“那时就说要1000万,现在据说他要卖1500万。”林书生说。
“那我买不起。”彭见民说,“只怕你老婆也买不起。”
“其实,这画也不是他的,是他父亲在的时候,在别人家,私藏着就没有上缴,仿品是那的大户的爷爷所画,只是现在他讲故事,想颠倒是非欺瞒别人。”林书生又说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